你的名字,大吉利是?

有新聞指外國父母在疫情期間懷胎,打算將初生嬰兒名為Corona 或Covid,一見到心裡立即大大大聲「啋」!大吉利是,小朋友認真多得你唔少。雖然西方文化好像百無禁忌,有些底線始終不要亂碰,挑選初生嬰兒名字是嚴肅的事情。新聞中的父母希望透過嬰兒改名 破除污名化並教導大家認識病毒,其志高尚可貴,但是用下一代的人生「較飛」,就未免有嫌慷他人之慨。

 

嬰兒改名其中一個考慮就是子女會否成為同學友儕間的笑柄,雖然小朋友成長時被人欺負改花名這類事情難免,可是一些名字分明招惹人欺負訕笑就很無謂。例如英國街頭俚語中的Johnny意思可不是「強尼」,卻是解作避孕套!除非閣下是Johnny Depp,否則無謂刻意當別人的condom(笑)。

 

考慮為嬰兒改名時,中文當然有些老掉牙的禁忌如吳曉婷(粵:不懂停下來)、廖植彪(小便噴射出來)鍾樂鎧(一股腦兒掉進海),有些變成潮語的名字如凱婷也不宜使用,不懂可以搜尋「壞過凱婷」有甚麼意思。日本人基於歷史因素,對姓名的規範禁忌較華語世界少,例如「花」雖美卻早落,有壽短之嫌,可是這也不是十分嚴謹執行,令人啼笑皆非的日本名字也不少,例如幾年前電視有訪問過一位七旬日本老伯伯,姓名用漢字寫出來就是「肛門強」!很難想像甚麼父母會開這麼大的玩笑,伯伯七十多年人生想來也不容易了。